VIDEO
過重學生易遭霸凌 也影響學習
2015-10-19 02:29:47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肥胖不只影響健康,還隱藏學校霸凌危機。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陳端容,利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調查男女高中生發現,多數體重過重的學生曾有遭同儕霸凌經驗,可能影響學業表現低落,建議政府應更積極推動健康促進計畫。
陳端容表示,相較廿年前,國內青少年過重及肥胖成長率成長約三倍。美國疾病管制局曾有報告指出,青少年過重若缺乏營養及運動,且又人際關係差、自尊心低落,易致課業成績表現較差。美國對肥胖者的歧視嚴重,二○○八年甚至已高過種族歧視。
為了探討台灣高中生的體重和霸凌之間關係,陳端容針對一萬七千二百多位高二升高三學生,利用二○○五年到二○○七年的數據資料,將男女以不同標準分成「過重」及「非過重」二組,分析發現過重學生比率占二成三,且幾乎都有被霸凌經驗。雖然過重跟學習意願無關,但學生遭霸凌後,容易影響學習成就,尤其對女生影響較大。陳端容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處理肥胖議題。
造成孩子發胖、偏食的原因很多,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認為,街上隨處可見的飲料店、夜市和速食餐廳,以及各式各樣「華麗」的食品廣告,尤其速食店的削價競爭手法,易讓孩子吃下更多高熱量的垃圾食物發胖。
為了減少肥胖,衛福部公告「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的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規定自明年元旦起,凡是會引發兒童罹患慢性疾病的垃圾食物,包括漢堡、炸雞、可樂等,不得以贈送、加購玩具等方式促銷;而且傍晚五時至晚上九時,不得於兒童頻道播送廣告,違者最高可罰四百萬元。
邱淑媞說,國健署十年來持續規畫「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希望推動食品健康整合規範,也就是俗稱的垃圾食物標準,草案要求包括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做足飲食教育,並規定食物供應種類及標示原則,鼓勵國人少喝含糖飲料、多吃蔬果。目前草案已草擬完成,預計最快下個會期送至立法院。
本篇新聞原文發表於 2015 年公衛聯合年會 10/17( 六 ) 第八會場
09:15-09:30 CY-2 肥胖、霸凌與青少年學習成就之多階層分析 陳端容、羅傑恩、關秉寅
中文摘要
肥胖、霸凌與青少年學習成就之多階層分析
陳端容1,2 羅傑恩2 關秉寅3
1 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2 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3 政治大學社會系
背景: 台灣國中及高中過重及肥胖率成長至將近 20 年前的 3 倍,青少年體重過重導致的負面影響討論較少。美國疾病管制局報告顯示體重過重的青少年較缺乏營養與運動、人際關係較差、自尊也較低落,導致他們學業表現較差 (CDC, 2014a) 。無論是成人、青少年甚至是兒童,過重及肥胖者遭受體重相關的偏見、歧視、嘲弄、霸凌等或攻擊的機會都較高,美國 10 年來對於肥胖者歧視的盛行率提升了 66%(Andreyeva, et al., 2008) ,而肥胖歧視在 2008 年時已高於種族歧視 ( 見前引文 ) 。
目標: 探討台灣高中 / 高職 / 五專生的過重體位與學校霸凌經驗,以及學校的機構特性對其學業成就的影響。
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研究,採用多層次線性分析。本研究利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中在 2005-2007 年間高二升高三的青少年為樣本資料,以國健署公布的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 (BMI) 建議值,將男女分別以不同標準區分為過重與非過重兩組,學校霸凌經驗,並控制性別、學程類別、人際關係與心理狀態後,探討台灣高中生過重,或是過重且遭受霸凌,或僅是霸凌會影響其學校的學習成就。另外,本研究將利用多階層分析方法探討上述關係是否因學校特性不同而有差異。
結果: 本研究共計納入 17,266 人,男生 8,650 人、女生 8,616 人。過重的青少年約有 23.4% 。多階層迴歸分析發現過重本身對青少年的學業成就沒有影響,但是有學校霸凌經驗,以及過重者又有學校霸凌經驗的青少年,其學習成就會較低。若區分男女青少年來看,男生是有學校霸凌經驗,女生是過重者且有學校霸凌經驗會有較低的學習成就。學校為私立、在鄉村,以及學校校規較不嚴格,學生的學習成就是較低的。
結論: 面對日趨嚴重的青少年過重及肥胖議題,需注意因為肥胖及其可能引發的學校霸凌經驗,因此應該更積極地推動相關的健康促進計畫,其他與健康相關政策指標納入跨部門施政協調參考。